• >
  • 热点新闻
  • >
  • 详情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常州市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 发布日期:2023-08-15  74次阅读
  • 收藏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这是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强烈的生态警醒、生态敬畏、生态自觉,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色、可观可感的“两山”理念实践路径,推动生态巨变、发展蝶变、文明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全国第六。

这是一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成绩单。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4亿元,增长7%、增幅苏南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5亿元,增长25.8%,增幅全省第二、苏南第一,税收占比85%、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增幅全省第四、苏南第一;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0.9%,增幅全省第三、苏南第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变革,“发储送用”四大环节深度融合,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4.8%,新能源整车产量达27.2万辆、约占全省三分之二,产业集聚度再攀新高、位列全国第四,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高水平保护刷新绿底色——全市PM_2.5浓度36.4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提升2位,PM_2.5和优良天数比率两项主要指标绝对值处于历史最佳水平;全市国考、省考断面均达省定考核目标。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胜势,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探索。生态本底优越、发展后发区域重点统筹“守与换”,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换;生态本底受损、发展先发区域重点统筹“治与留”,推动生态治理先行、发展逻辑重塑;生态空间受限、功能空间紧凑,区域重点统筹“绘与创”,用“主观能动”的创意创造活化“客观实体”的“绿意盎然”。

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赢得高质量发展新风口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江苏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常州市天宁区整理资源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金坛区探索盐穴再利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两案例入选,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既为生态版图扩面,又为绿色发展扩容,常州推动“静躺”的资源转化为“涌动”的财富,让“绿水青山”有“颜”更有“值”。

从生态本底看,常州山丘平圩兼有、山水林田湖草俱全,但区域分布、城乡分布不平衡。如何促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破解“守着绿水青山却望不到金山银山”之困?常州矢志不渝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铺展“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美丽图景。

走好城乡融合之路,“绿水青山”融汇“鱼米之乡”。常州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全域美丽乡村、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一体推进,实现“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交相辉映。溧阳市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荷塘”礼诗圩、“悠然”杨家村、“鹅村”姜下村、“农趣”牛马塘村等一批各具韵味、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全面建成,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加速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常州坚持“全境生态、全域旅游、全景融合”理念,以山水资源的充分挖掘带动全域环境的深刻转变,使山水资源成为最有价值的金字招牌。金坛用山水造景,推动农文康体旅深度融合,“贩售另一种生活方式”,让旅游“想看、好看、耐看、回头看”,培育茅山“八重道养”业态体系,打造东方盐湖城、茅山森林世界等爆款产品,实现“风景美”向“钱景美”蝶变。溧阳市小题巧做、串珠成链,建成365公里“1号公路”,年均吸引游客超600万人次,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彩虹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之路、全域旅游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绘就创新智造蓝图,“绿水青山”反哺“科创田园”。如何用好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常州的答案是产业发展向绿而进、向新而行、向高而攀,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让各类人才在“青山远黛、近水含烟”中邻湖捧读、凭栏赏景,激活创新创意的头脑风暴。如今的常州,生态环境的“梧桐树”枝繁叶茂,“五湖四海”的金凤凰“纷至沓来”,特别是曾经被称为科创“洼地”的溧阳市、金坛区,充分释放优越生态的磁吸力,先后落户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航天目湖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等高能级载体平台,集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重量级企业,催生了完整度达97%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智造之美与山水之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重现绿水青山 留住金山银山

生态治理重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源地和乡镇企业的重要发起地,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如何促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破解发展空间受限、污染能耗大之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常州铁腕治污、全面转型,努力重现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

守好一江碧水,江南岸景一时新。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从过去“两岸烟囱耸入云”到现在无边“江”景一时新,长江常州段主岸线曾经化工企业林立、采砂船扎堆,一度集中了全市45%的重大危险源。常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长江大保护为龙头,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累计投入超100亿元,“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组合拳直接指向“重化围江”难题,沿江1公里内危化企业全部腾退。如今的滨江岸线,复绿面积超3300亩,形成滨江十里绿廊,建成万亩新龙生态林,加快建设长江生态文化公园,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全省第一,“捕鱼人”华丽转身“护渔员”,共同守护“一江碧水”。沿江产业转型蝶变,迎来了转型升级、攀高登新的涅槃重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新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个个新的产业集群在黄金水道两岸孕育成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潮流更加壮阔。

攻坚太湖治理,万顷碧波水连天。常州太湖湖泊面积40平方公里、占比1.65%,岸线6公里、占比1.5%。面积虽小、岸线虽短,但作用重要。常州坚持统筹上下游,统筹全流域,统筹陆域、近岸带、湖泊修举,将滆湖、长荡湖等流域湖泊全部纳入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能力,累计推进1000多个项目,总投入超757亿元,实施新沟河、新孟河等两个超百亿水利工程,深化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全域开展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大力推动“污染退、治理进;生产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全面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制定落实“1+8”行动方案,统筹治标与治本、统筹水里与岸上、统筹湖体与流域、统筹内源与外源、统筹应急与常态,努力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到“全域联治”转变。坚持既做好生态修复又勇于生态创新,锚定“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大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引领城市向湖生长、拥湖发展,用最美的生态环境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目前,龙城实验室、中以常州创新园等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新能源、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数字经济、氢能产业加速布局,潮起“两湖”,“新”潮澎湃。

治理危污乱散低,存量资源焕新生。常州秉持“始于治理、终于转型”理念,谋划实施“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聚焦电镀、铸造、涂料、印染等4个行业和玻璃钢、汽摩配、干燥设备、灯具、地板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明确三年完成企业整治提升6000家以上、腾退土地空间1万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10万亩,努力在“多难选择”中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城乡面貌转型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和安全治理转型提升等“多赢目标”。新北探索创新“生态空间补偿”机制,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试点。

绘就绿水青山 创造金山银山

生态创意焕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老城厢是常州千年文脉所系之地。如何展现独特文化记忆和江南水乡风貌,破解千城一面之困?常州坚持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媒,用创意作墨,唤醒乡愁记忆、导入山水神韵,绘就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

激发老城发展新活力。坚持生态与文明并进、保护与利用互动,投资超300亿元推动老城厢复兴,系统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治理“走不进”“看不到”的背街小巷,加强历史建筑、风貌街区保护利用,探索更富创意更具生态的“打开方式”。明清时期,常州有“百园之城”美誉,近年来坚持遵循古法、修旧如旧,近园、未园、意园、东第园串珠成链,“中国园林蓝本”止园、“三吴第一楼”大观楼等历史经典建筑加快复建,古典园林正成为市民舒缓身心、疗愈解压的绿色港湾。用“生态创意”活化运河文明、铭记“工商传承”,赋予老建筑老厂房老机器自然气息,变“老念想”为“新地标”,陈旧斑驳的老墙铺满爬山虎,老厂房变身阅读书坊,锅炉房化身潮流酒吧……油罐公园等一批景致独特的公园绿色重焕新生,运河五号等一批创意街区应运而生,饱经沧桑的工业印记迸发出无尽活力,千年古运河重现昔日神韵、焕发新的光彩。

焕新都市田园好风光。山有气势、水有灵性,立足全市域、打好融合牌,把乡村绿色融入城市、把城市文明延伸乡村,让“距都市不远、离田园很近”成为现实,“钢筋森林”逐渐升级为“近山亲水”。坚持用设计发展农业、用创意点燃乡村,打造查家湾、芙蓉村、安基村等近郊特色田园乡村,成为生态旅游的网红顶流。“稻田里”“花海里”“茶园里”邂逅田园乡村、明月清风,“春赏花、夏采摘、秋养生、冬民俗”四季常乐、悠然自得,城市显山露水、乡村青山绿水、全域湖光山色的美好图景充分涌动。

打响生态绿城金名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生态创新、品牌塑造,做好见缝插绿、留白增绿、街角延绿、腾退还绿大文章,打造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生态绿城。十多年来,累计实施1500多个重点项目,增核7.72万亩、扩绿12.65万亩、连网1240公里,建设省绿美村庄915个,林木覆盖率达26.91%、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3%,建成9个生态安全缓冲区。观测记录鸟类367种,比2019年增加9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被持续监测发现,刷新了省内野生鸟类观测的新纪录。放眼如今的常州,口袋公园、城市步道、生态湿地随处可见,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绿城体系”,已成为市民欣赏旖旎风光、休闲小憩的好去处,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抬头见蓝已成为诗意的生活享受。

“两山”引领生态兴,竞逐“双碳”赢未来!常州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驭势奋进“双碳”时代,精细描绘“两山”转化工笔画,以“新能源、新生活、新城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生动展现“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净美人居,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来源 新华日报)


新手必读
曝光台
双创
E交易
路演中心
您是第 0 位访客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锦路1259-2号10-13楼 联系电话:0519-88885680
Copyright © 2019-2029 常州创业投资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