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热点新闻
  • >
  • 详情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强调:常州市明年工作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 发布日期:2020-12-27  167次阅读
  • 收藏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做好明年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创新驱动,锻造经济发展强引擎,把科技创新打造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最硬核力量”。要做强重大平台,加快落实重大创新平台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更好发挥常州科教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东部“科创走廊”建设,推动各辖市区形成“一个省级以上高新区、一个省级以上经开区”格局。要培育重点企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同步打造“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标杆企业,形成既有“大象军团”也有“蚂蚁雄兵”的创新企业矩阵。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搞出更多“一招鲜”的独门绝技。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要出台重磅政策,坚持力度再加大、支持再升级、重点再聚焦,围绕创新企业培育、高端平台打造、双创载体建设、顶尖人才引育、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具有震撼力的政策文件。完善聚才留人机制,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提高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率,打造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二是突出抓好智能制造,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迭代升级,着力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在优势产业上抢占“制高点”。深入实施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要在未来产业上形成“动力源”。抓紧探索新型产业链培育机制,建立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5G通信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要在传统产业上跑好“升级赛”。启动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计划,落地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完善股改上市、兼并重组激励政策,滚动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产业金融、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龙城金谷”,尽快形成科创资本高地。
  三是突出抓好能级提升,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加快建设支撑城市发展的大平台,构筑各类有形和无形的网络通道,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打造交通、产业、生态、文旅中轴枢纽。要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内联外通、安全高效、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衔接顺畅的轨道交通网、环型放射的高等级公路网,尽早形成与枢纽城市相匹配的交通基础设施,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要高水平建设高铁新城,按照“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的要求,积极打造代表常州城市形象的中轴枢纽门户,实现由单一交通效益向综合经济效益转变,由单一高铁枢纽向复合城市中心转变。要大力推进老城厢复兴,对标“管理精细、美丽宜居,文化传承、旅游兴旺,餐饮发达、商业繁荣”的复兴目标,滚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新的古运河文化旅游区,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更多采用“微改造”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文脉。要突出抓好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和流量型等“五型”经济。要全面发力楼宇经济,加快发展体育经济,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抓紧研究出台比其他城市更有竞争力的“聚人”政策,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力度,扩大资助范围,降低生活成本。
  四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入增后劲。市委、市政府将连续五年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牢牢树立“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导向。项目体量要大,加快引进体量大、分量重的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形成“落地一个、串起一批、带动一片”的连锁效应。项目数量要多。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招引一大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的新项目。一二三产业齐招,人才、资本、平台共引。项目质量要高。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精准招引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长链的高端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积极向上争取新基建、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打造一支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招商队伍。
  五是突出抓好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主动融入开放大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优进和优出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推动开放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迈进。要建强开放开发主阵地,引导各开发区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发挥中以、中德、中瑞、中欧等合作园区的独特优势,打造国际合作的“常州样板”。要增创外资外贸新优势。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支持外企增资扩股、深耕常州。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打造营商环境亮品牌。落细落实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阳光执法”,落实“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建立健全重点企业挂钩、政企交流对话、营商环境“好差评”制度,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
  六是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城乡全面融合。要建设全域美丽乡村, 结合宅基地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房改造,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均建设成为美丽宜居乡村。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新一轮现代农业“310”提升行动,引导农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溧阳、金坛各项改革试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七是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使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要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把保护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统筹推进长江沿岸生态一体化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要强化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补齐环境突出短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加快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力争在“十四五”中后期碳排放达峰。要持续加强生态绿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沿长江、沿太湖、沿大运河,扎实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八是突出抓好民生保障,构筑幸福美好新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八个更”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覆盖“人的一生”保障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常州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把就业增收作为优先目标,持续推进创业就业富民行动,扎实推进新一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大板房”易地置换房建设,鼓励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优化全市教育资源配置,多渠道增加学位供给,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健康常州建设,开工建设常州医学院,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拓展养老服务“三项融合”常州模式。深入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常州原创文化精品。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实施“五城五化”社会治理模式,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要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全域文明水平,凝聚向上向善向美力量,创建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要坚守安全发展底线。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织密织牢公共安全防护网。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疫苗等重点领域监管,开展重点领域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来源:常州日报)


新手必读
曝光台
双创
E交易
路演中心
您是第 0 位访客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锦路1259-2号10-13楼 联系电话:0519-88885680
Copyright © 2019-2029 常州创业投资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