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热点新闻
  • >
  • 详情
才聚业兴,宿城乡村风景多
  • 发布日期:2020-10-28  164次阅读
  • 收藏

深秋的一天,随着一辆货车驶入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的服装厂,工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这份订单是1.5万件睡衣,装车后最终销往欧洲。”工厂负责人付艺正在组织装车。曾在常熟办厂的他,4年前回到家乡创业。


吸引付艺回村办厂的是蚕桑村的巨大变化,以及村里在厂房、招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和付艺的服装厂一样“凤还巢”的,还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宿城农民。女工柏艳娥就是其中一员。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外地打工,每月收入还要减去日常开销。现在就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每月工资三四千元,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


从过去村党组织涣散、班子凝聚力不强的贫困村,到如今在全镇的发展排名靠前,蚕桑村发生的变化正是宿城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带来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关键在干部。“村干部干与不干区别很大,既然我来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4年前担任蚕桑村党支部书记后,周炳均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找准蚕桑村的发展方向。几年里,周炳均带领村干部建起4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铺设10余公里水泥道路,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他还利用在外企工作期间积累的资源,引进5家企业,为村里增加150多个就业岗位。


2017年,埠子镇对17个村居进行年度综合排名,蚕桑村成功逆袭,成为第一名,周炳均干劲更足了。他和村党支部又把目光瞄准村里的特色产业蚕桑种植,推动村里建起电商集聚区,实现蚕桑产品触“网”。全村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村民家门口就业岗位增加280个,桑树亩均收益达7000元。


“这几年啊,房子和路都修好了,平时在村里转一圈,我都感觉心情舒畅。”看着自家院里的百年枣树,81岁的王官集镇唐圩村村民唐献柏感慨不已。说起这棵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网红”老树,老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过来打卡这棵‘网红’老树,他们说,没想到唐圩村风景这么好!”


2017年起,按照创业富民型、矛盾调处型等培养方向,宿城区精准选聘380名“返乡兴村千人计划人员”。唐圩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先兵就是第一批经“返乡兴村千人计划”招考选聘的村干部之一。


上任后,王先兵发现村里能让村民致富增收的项目少,便承包土地打造阿兵家庭农场,种植冬桃、无花果、蜜杏等果树,让近20户低收入农户足不出村有活干。为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王先兵利用早年在外地的创业资源建立管业科技公司,生产各种高低压电力护套管,又带动20余人就业。


“返乡兴村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宿城有57名村干部被评为市、区创业之星,20余个创业项目获省、市表彰,带动周边600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


掩映在树木之中的民居、林荫步道、石磨小桥……在耿车镇刘圩村,一派“水在村中流,人在画中游”的田园风光。可是,最初启动村居环境整治时,不少村民还有顾虑,害怕村里的老物件和历史没了。为此,村党支部书记丁义录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记录村民对村居改善的要求。最终,刘圩村的水圩特点被保留下来,沟渠河塘环绕,两口古井被复原,带有历史印记的旧磨盘、石槽等生活遗存都融入村庄的景观中,柿树、枣树、核桃树等乡土树种得到保护,为刘圩增加更多乡土记忆。


“环境改善了,村党组织还要让村民有事做、有钱挣,日子越过越红火。”丁义录告诉记者,刘圩村根据年龄、学历、工作实绩等,从原村“两委”班子中留用一批、从返乡新村干中转任一批、从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中新选任一批,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全面的村干部队伍。


这支队伍很快就发现刘圩发展多肉植物产业具备的优势。依托“支书+大户+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刘圩村新建规划面积1.4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进38个项目,建成3000亩核心区、42.6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培育多肉植物品种500多个。去年,园区交易额突破13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突破11亿元,辐射带动当地1000多名农民、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村‘两委’换届的筹备之年,宿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紧扣‘早、准、快’,提早谋划、精准定位、快速调整,全面优化村‘两委’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谭永恒说。


(卢晓琳 秦秀 焦尉 陆宁)


新手必读
曝光台
双创
E交易
路演中心
您是第 0 位访客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锦路1259-2号10-13楼 联系电话:0519-88885680
Copyright © 2019-2029 常州创业投资集团版权所有